深秋十一月,置身于燕廈鄉湖畔村皇菊種植基地,競相開放的金絲皇菊迎風搖曳,猶如一張金色地毯舒展在田野上,一叢叢菊花黃的賽金,不是春光,勝似春光。
![](./W020231106349113363514.jpeg)
▲燕廈鄉湖畔村皇菊種植基地。
走進皇菊基地,云海翻騰山村相映,滿坡金蕊遍地黃,秋風瑟瑟菊花香,一幅美輪美奐的金色畫卷映現眼前。黃綠相間的花叢中,二十余名村民或彎腰或下蹲,正忙著采摘菊花,享受豐收的喜悅,儼然一幅優美的田園畫卷。
![](./W020231106349113515393.jpeg)
▲村民正忙著采摘菊花。
![](./W020231106349114145333.jpeg)
▲滿坡金蕊遍地黃。
金絲皇菊其色澤金黃、外形美觀、氣味芳香,被譽為“菊花之皇”,具有“香、甜、潤”三大特點,并且屬于藥、茶兩用佳品,具有較高經濟價值。
燕廈鄉湖畔村是個典型的庫區貧困村,產業基礎薄弱,村民收入的主要來源是在家零散種養和外出務工。近年來,在市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通過土地流轉和荒地種植,燕廈鄉湖畔村采取“企業+訂單+農戶”模式,皇菊種植基地從最初的30畝擴建到60畝,通過與貧困戶采取"勞務聯結機制"簽署合同協議,讓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村里通過設置貧困戶公益性崗位,將村集體收益轉移至貧困戶,實現產業增效,村民增收,村貌增美。
![](./W020231106349114537369.jpeg)
▲村民享受豐收的喜悅。
![](./W020231106349122115655.jpeg)
![](./W020231106349123215530.jpeg)
▲金絲皇菊其色澤金黃、外形美觀、氣味芳香。
今年64歲的村民程福喜每年菊花采摘季都會來基地務工,多的時候一個月有三千多元的收入,他發自內心地感慨道,“既學習了采摘技術,又掙到了工錢,不僅這片菊花兒美,現在他們的日子更美。”
現如今,湖畔金絲皇菊已成為燕廈鄉“產業名片”,實現了村集體年收入3萬余元,帶動村民就近務工35余戶,戶均收入4000余元,真正架起了村集體、村民雙贏的“連心橋”。
![](./W020231106349126319008.jpeg)
▲菊花采摘季。
![](./W020231106349126413734.jpeg)
![](./W020231106349126895492.jpeg)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集體經濟強不強、農民錢包‘鼓不鼓’,直接關系到鄉村振興的效果‘好不好’。下一步,湖畔村將從兩方面著力,一是擴大基地規模,讓更多農戶通過在基地務工增收,實現家門口就業;二是推行‘合作社+觀光旅游+農產品’的模式,延伸金絲皇菊產業鏈條,對接鄉村休閑旅游項目,使其成為撬動鄉村振興、村民致富的大杠桿。”湖畔村支部書記程強滿懷信心地說。
圖文: 唐成 ?陳雄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