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融媒體中心記者組)風雨70載,新中國從一窮二白、滿目瘡痍逐步走向繁榮昌盛、蒸蒸日上。新中國成立70年閱兵式更展現出大國風范,強國底蘊。在這次盛大的閱兵儀式中,五名通山人成為了家鄉人眼中的驕傲,他們通過不懈努力,成為了受閱方陣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或受邀觀禮,成為了這次閱兵式直接的參與者和見證人。
楊志謀,富有人,駐港部隊出身,南部戰區作戰部隊團長,英雄模范,榮獲一等戰功。楊志謀作為全軍英模代表到北京參加國慶系列活動,9月30日上午參加了敬獻花籃儀式,當晚參加了國慶招待會,國慶節在現場觀看國慶70周年閱兵儀式。他說,此次閱兵集中展示了70年來國防科技工業發展水平和軍隊建設巨大變化,40%新型武器裝備亮相。兩個感受為,所有受閱裝備均為國產現役主戰裝備,展現我軍聯合作戰裝備體系構成,充分體現我國國防科研自主創新能力;二是受閱裝備信息化程度普遍較高,指揮控制能力更強,打擊精度更高,戰場適應性更好,作戰交通更大。他表示,作為戰區一員,必須時刻保持本領恐慌,自覺站在時代前沿、科技前沿、戰爭前沿,著力深化對現代戰爭和作戰指揮的認識,真正把未來打什么仗、怎么指揮打仗搞清楚。他將和全隊官兵一起努力,為支撐戰區主戰主業貢獻力量。
樂焰輝,鄭家坪人,清華大學畢業后去了部隊,現為火箭軍中校軍銜,他是也是通山籍軍人中應邀觀禮的現役軍人。
嚴俊,84年5月出生,大路鄉山口村港下嚴人,99年在縣一中上高中,是一中首屆奧賽班的班長。從小懷揣著對軍隊的向往,02年高考直接報的軍校,被原解放軍理工大學(現陸軍工程大學)錄取,本科畢業后又去石家莊機械化步兵學院進修一年,畢業后分配到福建沿海一線海防團,后因職務升遷和工作調動進入廈門警備區教導隊,2017年軍改后調入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人武部工作,18年全軍第一批轉改文職,現任集美區人武部軍事科科長。
今年三月份,嚴俊當時還在鄭州防空兵學院進行一個短期的防空分隊指揮員集訓,警備區的領導告訴他有一個參加70周年閱兵選拔機會,想不想去試試?和家人商量以后,他就主動報名參加選拔,嚴俊和其他四名同志通過了福建省軍區選拔一起前往濟南章丘參加進一步的訓練和選拔。
嚴俊說,能夠參加國慶閱兵,是一名軍人一輩子的夢想!可是這次主動報名參加,也是頂著非常大的壓力的,一方面是我的年紀比較大了,閱兵訓練強度本來就很大,很多二十來歲的年輕人都受不了;二方面是我還是個傷殘軍人,之前因為訓練受傷右肩做過手術,被評為九級傷殘,這個對于閱兵訓練這個以隊列訓練為主的訓練來說,更是致命的缺陷;再一方面也有家庭的因素,愛人上班比較忙,小孩也才剛兩歲多,正是需要人照看的時候,所以相對來說,他可能比其他人承擔著更大的困難!但是家人都理解他心中的夢想,給予了全力的支持,所以才能毅然報名參加,接受組織的挑選。
到濟南集訓選拔的兩個月時間里,嚴俊就減了20斤!同時怕因為自己的肩膀受傷而被退回去,從頭到尾他也沒有向集訓隊報告過,每天就是靠貼膏藥和噴云南白藥強撐著,防止因為右肩大強度的訓練而發炎變得更嚴重!在兩個月里經過數次的考核淘汰,終于從近千人的大隊伍里成功晉級入選進京參加進一步訓練的四百人大名單,并于5月25日來到北京閱兵村。
到了北京閱兵村,訓練強度和時間比之前在濟南更大更長,特別是對于這36歲的人來說,不得不承認體力的恢復和技術動作的協調統一性和其他更加年輕的軍人沒法比!很多時候當自己感覺力不從心的時候,感覺自己快不行的時候,要么我就想想家人,想想老婆孩子,要么就想象著自己站在長安街上,站在天安門前,通過各種方式不斷激勵自己,找尋堅持下去的動力,才圓滿完成了這次光榮的閱兵式。
黃微煊,1995年出生,2013年高考結束,正值部隊征兵,黃微煊放棄了上大學的機會選擇去當兵,2013年9月她順利地成為了人民海軍的一員,今年國慶70年大閱兵,黃微煊因為能吃苦、政治素質高而光榮入選。
孔然,楊芳林鄉寺口人, 1995年出生, 2013年入讀武漢職業學院,2017年8月響應國家號召從學校入伍廣州武警,在部隊接受長號訓練,2019年3月經過層層選拔后成為國慶閱兵隊伍中聯合軍樂團中的一員。
上一篇:
下一篇: 通山縣令——蔣之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