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通山②】一個時代的輝煌——探秘茶馬古道長夏畈

來源:通山縣融媒體中心 發布日期:2023-11-29 字體:【

前言:縣融媒體中心與縣攝影家協會合辦《圖說通山》欄目,旨在通過攝影家們的鏡頭,通過圖文的形式展現通山自然地理、歷史文化、民俗風情、經濟社會發展等內容,充分展示通山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發展之美,彰顯通山的獨特魅力。





這是一條著名的江南茶馬古道,這是一條著名的商業交通線,也是鄂南一條商業邊陲線,是聞名遐邇的明清貿易通道——通山長夏畈。

長夏畈,位于通山縣南林鎮石門村境內,也叫石門畈,是古代湘鄂贛邊貿中心集市。始建于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年),清雍正時期開始大規模建設,至清道光年間鼎盛時期,晚清開始走向衰敗。新中國成立后很長時間內仍發揮著商貿集鎮作用,大部分古建筑被毀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大建設時期,1959年,通山建石門水庫,移走了長夏畈很多青石板,文革期間,又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壞。2007年湖北省第三次民間文物普查期間被偶然發現,隱藏深山600年的古民居群終于揭開她神秘的面紗,引起世人關注。


茶馬古道,在古代,是因交通落后無奈開辟的一條運輸線,在今天,則成為了一條風景線,成為了一條旅游絕品線路。通山長夏畈,也是同樣如此,同樣蘊藏著開發不盡的文化遺產。茶馬古道,互市互利,就是以南方的茶葉,換取北方的馬匹。這里是南北商道的交通樞紐,是個著名的驛站。商鋪在長夏畈的主道上分兩邊排列,在村頭村尾和村中的街巷里也是商品林立,數以百計。千百年來,代表著通山貿易旗幟的長夏畈,就是因為茶葉等農產品的富足,而締結了南來北往的商隊。





一條茶馬古道,本是從江浙一帶延伸而來,經過長夏畈這個鄂南唯一的驛站,再過咸寧到達長江邊,或逆流西去,或繼續走陸上商道,連接西部。南來北往的商隊,不斷營運的商隊,在長夏畈歇腳,再把長夏畈的名氣帶走,久而久之,通山商業文化的心臟與通山山水靈魂凝結在一起了,造就了長夏畈的輝煌,連續500多年,長夏畈一直大放異彩,名聲鵲起,經久不息。




????圖文:通山縣攝影家協會(雪雁鳴)



  • |
  • |
./t20231129_3377238_app.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