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山縣歷史沿革

來源:網絡 發布日期:2020-03-25 字體:【

通山縣在戰國時為楚地,秦屬南郡,漢屬江夏郡下雉縣。三國屬吳之武昌郡陽新縣,隋改陽新為永興,唐屬鄂州永興縣。北宋乾德二年(964),南唐(遵北宋年號)始置通山縣,以城內通羊、青山二鎮各取一字命名,以通羊鎮為縣邑,隸鄂州。開寶八年(975)屬江南道。太平興國元年(976)屬荊湖北路永興軍,太平興國二年屬江南西道興國軍,太平興國三年降為羊山鎮,不久復為縣。崇寧元年(1102)屬江西路興國軍。南宋紹興四年(1134)再次降為鎮,翌年復縣。

元至元十七年(1280)屬江淮行省蘄黃道,至元十九年屬江西道,至元三十年(1293)屬湖廣省興國路。明洪武元年(1368)屬興國府,洪武九年(1376)屬武昌府興國州。清康熙三年(1664)屬武昌府。民國元年(1912)屬湖北省第一區,三年(1914)屬江漢道,十六年(1927)直屬湖北省轄。廿一年(1932),國民縣府屬第二行政督察區,25年(1936)改屬第一行政督察區。

1949年5月屬大冶專署。1950年3月大冶行署析出陽新縣燕廈、大畈、黃沙等地劃入通山。1952年6月屬孝感專區。1954年南林區高橋鄉的黃泥檔、三界宕、張家、孫家、花紅等村及雨山鄉的廖家山村劃歸崇陽縣。1955年3月,陽新縣八區白果鄉陳村劃歸通山縣。1958年11月通山與崇陽、通城合并為崇陽縣,1959年3月恢復通山縣。1959年11月屬武漢市,1962年5月復屬孝感專區。1965年6月屬咸寧地區(地區)。1971年,將杉木、太平、東源等地劃歸陽新縣。現為咸寧市轄縣。

1996年,通山縣面積2680平方千米,人口約40.7萬人。轄8鎮18鄉:通羊鎮、九宮山鎮、大畈鎮、南林橋鎮、洪港鎮、黃沙鋪鎮、廈鋪鎮、橫石潭鎮、三界鄉、三源鄉、下泉鄉、大路鄉、萬家鄉、楊芳鄉、楊林鄉、沙店鄉、暢周鄉、寶石鄉、畈泥鄉、港路鄉、梅田鄉、高湖鄉、富有鄉、湄港鄉、慈口鄉、燕廈鄉。縣政府駐通羊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通山縣總人口378849人,其中(9個鎮、4個鄉):通羊鎮96591人,南林橋鎮31593人,廈鋪鎮18150人,闖王鎮19422人,橫石潭鎮29919人,洪港鎮31122人,大畈鎮21679人,九宮山鎮3550人,黃沙鋪鎮32675人,大路鄉26527人,楊芳林鄉17398人,燕夏鄉31468人,慈口鄉18755人。

2002年,通山縣為加大九宮山旅游資源開發力度,將九宮山鎮和橫石潭鎮合并,設立新的九宮山鎮。

2004年末,通山縣總人口416936人。轄8個鎮、4個鄉,1個名勝風景管理區(九宮山),15個居委會、184個村委會。(1781個村民小組)

2005年末,通山縣轄8個鎮、4個鄉。共有17個居委會、172村委會。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通山縣常住總人口361079人,其中:通羊鎮124141人,南林橋鎮25289人,黃沙鋪鎮28058人,廈鋪鎮13131人,九宮山鎮28284人,闖王鎮14904人,洪港鎮25191人,大畈鎮23770人,大路鄉26116人,楊芳林鄉12727人,燕廈鄉23629人,慈口鄉13487人,九宮山風景區2300人,通山縣開發區52人。


  • |
  • |

上一篇: 通山縣

下一篇: 通山縣——洪港鎮

./t20200325_1964670_app.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