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縣城管局在市城管委和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將黨史學習教育貫穿工作始終,擔重責,勇作為,緊咬“自然生態公園城市”管理目標定位,不斷探索創新城市管理機制,全力打造“亮、綠、美、凈”的市容環境,爭創省級文明城市,城市管理再上臺階,為不斷提升我縣宜居城市品味和居民幸福指數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軟硬兼施”致力改善市容環境秩序,城市文明指數有效提升。
1、完善“大城管”機制,管理力度加大。2021年,以全市“城考”月考和創建“省級文明城市”為契機,助推“大城管”機制落地生根。城市管理不僅納入了全縣工作目標責任制考評體系,而且實行了城市管理月度考評與鄉鎮(集鎮)月度考評同步。市容環境“門前四包”責任制有效落實,社區、小區網格化治理模式高效實施。數字城管平臺監督系統日趨成熟,市容監管各區塊數據互通、開放共享、全民監督、高效處置。同步建立了社會輿論監督機制,設置城市管理監督崗,形成了媒體及時曝光、全民參與監督、社會共同治理的“大城管”格局,城市管理質效更加優化。
2、強化市容環境整治,工作成效明顯。今年,我們采取點面結合、內外延伸、專項整治與綜合方式,全方位實施市容環境整治。與縣交警大隊聯合,大力實施交通秩序、占道經營、沙土揚塵、夜宵市場、農貿市場等專項整治和亂搭亂掛、亂潑亂倒、亂堆亂放等綜合環境治理,整治行動從城中心輻射城郊區,從城區主次干道到“一山兩線”,從城中村、城鄉結合部到重點鄉鎮,整治力度持續加大,范圍持續擴展,全年整治行動共拆除破舊廣告牌匾1400余塊,查處亂搭亂建56處2000余平方米;晝夜跟蹤查處建筑工地渣土違規外運、車輛帶泥上路8車/次,清理不規范垃圾堆放點43處,發放、張貼文明行為宣傳告示20000余份。隨著整治力度的加強,市容環境持續向好。
3、加大市容管理措施,文明秩序提升。針對城市重要節點和管理難點,實施“5+2”、“白+黑”嚴守死堵硬手段管理。對漢林農貿市場、月亮灣農貿市場、西站等區域實行早市巡查; 對學校、廣場、醫院、車站、農貿市場等人流密集區域增加人員力量定人定崗定責無間隙管理,點面結合設置城管監督崗近20個,護學崗5個;對政府廣場、夜宵、夜市等場所實行延時管理,環衛作業實行延時錯時相結合,確保市容環境秩序整潔良好。
“治臟增綠”著力潔凈美化市容環境,城市形象品味日益彰顯。
1、致力“治臟”--環境衛生向精細化邁進。城區全面推行“清掃、沖洗、保潔、降塵”四位一體和“兩掃三灑”精細保潔作業。城區河道全部納入保潔,城市衛生死角全部消除,垃圾日產日清,城市保潔面積擴大到360萬平方米/日,垃圾無害化日處理能力由120噸提升至250噸,無害化處理率由98%增至100%。以點帶面全力推動生活垃圾分類,縣財政小區、文星學校等垃圾分類試點完成四分類,城區主次干道垃圾分類已推進實施。新老城區2座規模化建筑垃圾消納場年處置建筑垃圾300萬噸以上,餐廚垃圾收集轉運車日處置餐廚垃圾10余噸,初步實現生活垃圾分類處置,城市環境衛生全面改善。
2、不斷“增綠”----“創園”基礎正在逐步夯實。全力推進國家級“園林縣城”和省級文明城市創建,實施犀港村、井灣村、柏樹下村、工業路、富水大道、開發區等城鄉結合部城鄉一體化建設,進一步完善了親民公園、創新廣場、石瑛廣場、城標廣場綠化和配套設施建設。著力推進鳳池山森林公園綜合改造拆房增綠、通羊河濱河堤檔升級、泰和園山體公園升級、玉泉公園等四大園林綠化項目建設。“鄉村振興”、“全域旅游”大小綠化項目12個、“一山兩線”23個綠化節點建設全面完成。城市公園綠地總面積達156公頃,人均公園面積11.3平方米,綠地率達36%,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達75%,城市生態環境大為改善,為創建國家級園林縣城夯實了堅實基礎。
3、強力“控違”----城市規劃秩序日趨向好。持續保持高壓態勢遏制違法建設行為,以“零違”為目標,堅持“露頭就拆”、“拆早遏小”管理模式,嚴監管、抓典型,嚴厲打擊各類違法搶建行為。全年依法下達《停工通知書》86份,《拆除通知書》34份,累計查處違法建設27戶、依法拆除違法建筑面積5000余平方米,化解存量違建700余平方米,城區違建行為得到有效管控,規劃建設秩序步入良好狀態。
“秣兵厲馬”全力加強干部隊伍建設,部門形象作風有所轉變。
一年來,我們將黨史學習教育貫穿工作始終,與城市管理、隊伍管理實行充分融合、有機統一,堅持兩手抓兩手硬。在加強政治思想教育抓好政治理論學習的同時,加強干部隊伍業務水平、綜合素質的提升,定期組織法律法規、黨規黨紀的培訓教育活動,努力打造素質、能力、作風、政治全過硬的城市管理執法隊伍,全面促行業作風大轉變、廉政建設大提升、隊伍素質大改善。在工作推進上實行一周一安排,一周一小結,一周一通報,形成了高質高效統籌推進的良好工作機制。在執法執紀上嚴格執行《城市管理執法行為規范》,嚴格行政審批事項及辦事流程,層層簽署《履職承諾書》,嚴格日常工作行為規范,抓嚴抓實隊伍作風建設。在疫情防控做好部門常態化工作基礎上,黨員干部身先士卒,主動下沉聯系社區、村組做排查流調工作,確保疫情防控工作百密無一疏。
一年來,城管局全體干部職工不斷努力工作,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與組織的要求和廣大市民的期望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
??????一是建設智慧城管、創建國家級園林縣城、垃圾分類等工作進度遲緩。二是城市基礎設施配套還不夠完善。城市局部擁堵、公共空間秩序雜亂等現象還存在。市政道路、公共綠化游園、以及城市地下綜合管線工程、各類專業市場等城市公共配套設施項目建設不完善。背街小巷垃圾死角還不同程度存在,城市保潔全覆蓋工作還任重道遠。三是部門聯動協作,全民創建動員和宣傳力度不夠,市民文明意識等齊抓共管合力還需進一步加強。
在新的一年里,我們將思想破冰,實干突圍,奮發有為,把我縣城市管理工作推向新的臺階。
??
2022年工作思路
2022年城市管理總體工作思路:深入貫徹十九屆六中全會以及省、市、縣委第十五次黨代會精神,以“思想破冰、實干突圍”,引領工作上臺階,努力建設“自然生態公園城市”。秉持繡花精神,建管并重,精細管理,大力打造城市綠心,城市綠地率提高一個百分點達36%,力爭“國家級園林縣城”落地落實。推動數字化城管向智慧型城管轉型升級。打造一條“市容環境標準示范路”,城區主次干道市容管理全面實現“三無”(無暴露垃圾、無占道經營、無違規搭建)。強化“門前四包”落地生根,狠治渣土揚塵和城區亂扔果皮紙屑。著力“一水五山”改造,加快推進城區“一河兩岸”綜合治理,努力構建“自然生態公園城市”。擴大城區保潔范圍,力爭消除背街小巷所有垃圾死角。力爭我縣城市管理工作“三項突破”、“三大轉變”、“三個提升”。
“三大轉變”:一是由短時管理向延時管理轉變。由日常短時管理向市民需求和市民滿意度長時效轉變,全天候接受市民監督投訴,以市容環境管理成效和市民評價為標準,全面提升市容管理力度和管理成效。二是由小城管向大城管轉變。打破固有工作模式,改變城市管理部門單打獨斗、死碰死磕的工作方式,牢固建立全民參與、社會監督、部門聯動的大城管管理長效機制。三是由一般式管理向高標準精細化管理轉變。由治標轉向治本,以“治未病”的工作理念,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下足“繡花”精神,科學制定措施,優化服務,由過去粗放式管理邁向向精細化管理。
“三大突破”:一是由數字城管向智慧城管突破。充分利用城市管理大數據,建立感知、分析、服務、指揮、監察“五位一體”的智慧城管,形成部門公共數據資源互通、開放共享和協調應用框架,實現“全移動大城管體系”。二是城市形象品味向個性彰顯上突破。??以自然、生態為基調大力打造綠心,啟動一批城市公園綠地建設,精心打造城市主題公園,高品位、高標準啟動通山公園建設,加強通羊河生態治理,大力塑造自然綠色生態風貌,建設獨具氣質的自然生態公園城市。三是城市管理區域由城區向旅游重點鄉鎮突破。在全力做好城區市容管理的同時,將市容管理、環境整治向我縣旅游重點鄉鎮沿線延伸,筑牢堅實我縣全域旅游強縣品牌。
“三大提升”:一是市容環境衛生保潔水平再提升。進一步加大環境衛生設施設備投入,進一步提高垃圾無害化處理規模,推進垃圾分類措施落地落實。全面落實城區社區環境衛生保潔機制,消除衛生死角,確保城市社區、郊區環境衛生大提升。二是推進公共服務項目建設促進城市承載力大提升。加大市政道路、排水管網、環衛設施、綠化游園等城市公共配套設施項目的建設力度。全面提升城市服務功能和硬實力。積極推進城區綠色生態停車場、立體停車場、智慧停車場規劃建設,切實解決交通擁堵和車輛亂停亂放問題。三是加強隊伍建設為民服務水平有新提升。進一步加強隊伍素質建設,強化干部隊伍教育培訓,提高執法管理業務能力,規范執法行為,切實提升隊伍為民服務能力水平。著重圍繞社會民生熱點、難點問題,竭力破解社會高度關注的諸如沙土揚塵、城市噪音、違規亂搭亂建等社會熱點、難點、重點問題,積極打造和諧文明城市環境。
上一篇: 通山縣城市管理執法局2023年工作計劃
下一篇: 通山縣“十四五”旅游業發展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