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畈鎮“十四五”發展規劃
?
大畈鎮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新發展理念和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改革開放創新為根本動力,以增進民生福祉為根本追求,圍繞“綠色發展,山水富民,旅游興鎮”的思路,把握重點強基礎、突出重點補短板、打造亮點揚優勢,形成現代化的農業生產經營體系、農旅結合的全域旅游格局、美麗宜居的新鄉村風貌。
以綠色生態為導向,提增發展動能。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根本遵循,全面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搶抓幕阜山綠色產業帶建設契機,主推枇杷、油茶、桔橙等綠色產業,集中連片開發,發展壯大富水湖南岸3萬畝油茶基地、長灘2萬畝橘桃基地、板橋至大坑公路沿線2萬畝枇杷基地,構建“一湖兩線”(環富水湖、幕阜山旅游公路沿線、富水湖南岸公路沿線)林特經濟帶,提高農業綜合產出效益,為大畈鎮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增綠色新動能。同時,推動農業發展向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農業物質裝備條件改善和社會化服務能力提升轉變,積極推廣“公司/合作社+基地+村委會+農戶”的“4+”模式,完善龍頭帶動的發展機制,充分發揮公司、合作社在產業發展中的組織協調、科學調度、技術服務等功能,推動“信息互通、資源共享”,探索構建種植—技術服務—統一銷售的一條龍產業化發展道路,促進農業生產經營的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和集約化。積極對接國家枇杷特優區項目,通過以獎代補,鼓勵群眾發展壯大枇杷產業,力爭每年新增枇杷種植面積2000畝,打造3個標準化枇杷采摘園,形成規模效應。并以此為基礎,引導龍頭企業開發枇杷上下游產業,發展以隱水枇杷為源頭的農產品加工產業,推出個性化高端定制產品,提高枇杷附加值。
以農旅產業為支柱,壯大經濟體量。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立足優勢的湖光山色資源,撬動社會資本支持大畈經濟社會建設,協力支持推進隱水洞5A景區創建、富水湖濕地公園大畈水域周邊基礎設施配套,深耕開發龍隱山生態旅游度假區、陽春園傳統手工食品體驗館、八福康枇杷產業園、鄉村振興培訓學院等有特色的精品旅游項目和有規模的生態農業項目,統籌保護開發西泉傳統村落、白泥譚氏宗祠、王氏宗祠古民居、蘇維埃會議(1930年3月)遺址、肖克允烈士墓等人文資源,推動大畈鎮旅游資源優勢向旅游產業優勢轉變,構建較為完善的全域旅游格局,推動大畈鎮特色產業鏈條三產融合發展,不斷鞏固大畈鎮全鎮“旅游名鎮”創建成果。融入旅游功能、文化元素,保護開發小鎮特色景觀和鎮村連片景觀帶,發展民宿、農莊等新型旅游業態,促使產業由“單兵作戰”向“協同作戰”轉變,形成特色產業形成“大中小”企業并舉、“主輔配”產業協作、“上下游”產品協調的集群發展態勢。同時,結合大畈鎮實際,挖掘亮點,適時邀請各級媒體前來采風,多媒體、多形式宣傳,提高旅游名鎮的公眾知曉率,不斷集聚人氣,采取“政府搭臺,企業唱戲”形式,繼續堅持謀劃舉辦“通山縣大畈枇杷旅游節”,組織開展“枇杷仙子”甄選、“環富水湖健康快樂跑”、文藝演出、美食節等一系列枇杷小鎮主題旅游活動,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大畈旅游名鎮建設之美,積極參加各種旅游宣傳推介活動,爭取更多的媒體宣傳關注,全面提升“洞府水鄉,枇杷小鎮”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2025年,全鎮真正實現將旅游產業作為造福百姓的支柱產業,實現鄉村旅游提質升級。
以鄉村振興為抓手,夯牢建設基礎。堅持質效兼取,在鞏固提升板橋村、西泉村、隱水村、大坑村、下楊村鄉村振興示范點創建,及下楊村、大坑村、和平村、白泥村美麗家園建設成果的基礎上,全方位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著力打造基礎設施健全、生態宜居的示范村,培育村強、民富、景美、人和的重點示范村。進一步美化、綠化富水湖環湖公路,推動南岸公路二期板橋至杉木園段建設,鞏固拓展“四好”農村路,實施農村飲水提質增效工程,全面提升鄉村電氣化,構建鄉村物流基礎設施體系,以更優的文化軟實力和更美的人居環境夯牢“五個振興”的基礎,成就了大畈鎮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的底色、底氣、底牌。
以服務群眾為宗旨,提升幸福指數。聚焦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實施醫療、衛生、養老、義務教育服務體系提質增量工程。推進教育均衡化發展,以實現教育現代化為目標,完善教育設施,改善辦學條件,提高辦學水平,強化教育督導管理,促進全鎮教育事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加大對農村人力資源開發投入,用好鄉村振興學院、農民夜校等基層陣地,積極開展特色培訓和對口培訓,切實將用工需求與培訓銜接起來,提高群眾的綜合素質,為經濟社會轉型升級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全面鞏固衛生室規范化建設,充實基層衛生醫療專業人員隊伍,建立起覆蓋鄉村功能完備的疾病防控體系、醫療救治服務體系和衛生監督體系,認真執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提高參保率,擴大覆蓋面,鞏固發展農村新型合作醫療成果,爭取到“十四五”期末,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鎮。繼續夯實文體事業,推進農村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完善村級文化廣場,充實農家書屋、農村圖書館,積極對接“文化下鄉”,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提振人民群眾精氣神。強化基層依法治理,深化平安創建,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鞏固提升農村“雪亮工程”建設,建設平安鄉鎮、平安村莊、平安家庭,不斷提升群眾安全感和幸福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