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鄉村振興重大戰略,產業振興是基礎。通山縣委縣政府提出:堅持以工業化思維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充分運用農業六大特色產業獎補政策,引導和激勵各類市場主體,發展枇杷、橘橙、茶葉、楠竹、油茶、中藥材等產業,促進農業特色產業擴面提質增效。通山縣融媒體中心推出重大主題策劃系列報道《六大產業助振興》,今天開始播出中藥材產業系列第三篇:九宮山鎮成良春:直把黃精變“黃金” ?
本網訊(全媒體記者 樂昌興 見習記者王姚)在中藥材種植基地采訪時,村民們都說黃精產業搞得有點“名堂”的,要數九宮山鎮彭家壟的成良春,他不僅種得好,賣得也好,把黃精“煉制”成了“黃金”。
6月5日,通山縣中藥材協會會長李強帶著記者一起來到彭家壟村八組成良春的種植基地。成良春告訴記者,黃精既可以當做藥材,還可以加工成零食和保健品,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以前經常到山上挖野黃精,發現經濟效益很高。5年前,成良春從弟弟手里拿了4萬元本錢,開始黃精種植。
成良春 九宮山鎮彭家壟村黃精種植戶:種五年了,到了第三年的時候挖幾棵試,一棵挖了差不多3斤,不到兩分地,留了千把斤種,其余的賣了,賣了1萬多塊錢,以后我不打工了回來大面積的種。
成良春種植基地的黃精莖粗葉茂,綠油油的長勢旺盛。成良春告訴記者,他沒有進行集中連片種植,憑著多年挖黃精的經驗,他把黃精種在半遮陰性、瀝水好、沙性土壤的山溝壟岔里,這些自家地和其他村民的撂荒地,隨山就勢,小的只有幾平方米,多的有幾畝。每年9月份開始施一次有機肥,然后全部割草蓋地,其他時間基本不需要管理。和風細雨,季節輪回,成良春背著手看著“呼呼”“睡”在地下正香的黃精,打心底里不知有多么高興。
成良春 ?九宮山鎮彭家壟村黃精種植戶:這個籽一根就有一兩,賣一根就有五角錢,就那個大的有二兩,可以賣到一塊錢,一摘下來別人就收去了,我這些長得好,別人叫我賣,我不肯賣了,就是摘籽每年要搞幾萬塊。
種植、打頂、覆草、施肥,幾年的摸索,成良春掌握了一套自己的實用技術,在多數種植戶等著挖黃精出效益時,成良春通過賣黃精果每年就有幾萬元的收益,不僅解決每年的投資、人工等成本,還形成以短養長的種植模式,實現黃精經濟價值最大化。
成良春 ?九宮山鎮彭家壟村黃精種植戶:在那外頭挖山姜(黃精),才挖兩三行,就裝了兩大塑料袋,我老婆就說,把那些薯地都種了吧!
在現場,成良春隨意挖了一棵,高興地向我們展示黃精的長勢。
成良春 ?九宮山鎮彭家壟村黃精種植戶: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這十根桿子可以摘一斤,光籽就可以摘一斤,地下的姜坨(黃精)可以賣到40塊錢,5年時間。
李強 ?縣中藥材協會會長:為什么種了三年以后舍不得挖,你看它在地里面,他這個到明年不需要你花費任何成本,它能夠長到九斤,在一年之間,這一顆不需要花費多大成本就能夠增收30多塊錢。
李強仔細察看了當地的種植環境和土壤,了解種植方法,并進行地理環境、土壤特性等科學分析。
李強 ?縣中藥材協會會長:一是這個黃精它的這個(生長)地理位置在山中間,陰涼處,二是這個土質,這種砂質土,蓬松透氣,沒有病害,第三就是科學的種植,就是在他需要肥什么肥的時候施什么樣的肥。這個姜在全部打頂的情況下,把所有的養分往下傳遞,所以這個最低都是拳頭大。
效益是最好的催化劑。在成良春的帶動下,彭家壟村掀起了一個種植黃精的小熱潮。
熊大紅?九宮山鎮彭家垅村黨支部書記:現在我們村里有50多戶種那個黃精的,有70%生產組都適合這個黃精的種植,現在大概有二百七八十畝,都基本是由農戶帶動,村里面引導,成立了三個藥材種植的合作社,現在發展的勢頭挺好。
走在彭家壟的田間地頭,菜園旮旯,有點空隙的地方都被種上了黃精,成良春和村民們把黃精種成“黃金”。那一串串飽滿充實的黃精,承載著的是農人多年的寄托和夢想,在燦爛的陽光下泛著喜悅的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