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三民”實踐活動·共同締造】通山:共謀“金點子” 共建新家園

來源:通山縣融媒體中心 發布日期:2022-12-05 字體:【

本網訊:(全媒體記者 程思)“村委會這塊視野開闊,風景好,能不能修個廣場讓大家活動筋骨” “廣場要是修建好了,周圍幾處老地基建議做個圍墻圍起來,免得孩子們跑進去打鬧危險……”

9月的一天傍晚,在通山縣闖王鎮汪家畈村“屋場會”上,村民們逐漸打開了“話匣子”,你一言我一語,圍繞著修建文化墻以及文化廣場建設交流討論,在閑話家常的輕松氛圍中暢聊灣組未來。

為促使群眾反映的問題及時解決落實,闖王鎮汪家畈村共同締造工作小組成員對“屋場會”提出了“收集問題、解決問題、反饋問題”的閉環工作流程,并建立了問題清單、責任清單等,發揮駐村干部和駐村工作隊的合力,為群眾排憂解難。

在充分收集村民的意見建議后,闖王鎮汪家畈村村灣黨組織和理事會召開了屋場會,討論各個建議的可行性,最后一致通過保留農村“原汁原味”的風貌。

在通過村“兩委”審議、黨員代表、村民代表大會決議并公示后,汪家畈村村民紛紛響應,主動參與共建。

“我請求村里將我家的老房子拆了,把拆下來的磚石料用來修砌圍墻”。在看到文化墻修建項目公示后,鄉賢汪慶輝第一個向村里提出了“要求”。

“我家也有一處破舊的老房子,上面的瓦片應該還用的上,大家盡管去拆來使用,需要義務工的話也記得喊我。”年輕黨員汪敬賢通過自己的方式表達了自己對村灣建設的支持。看到大家紛紛支持村灣修建文化廣場和文化墻,汪英順、汪雪強等人更是主動把自家拆老房子剩下來的舊磚舊瓦、石磨等材料捐送到施工現場.......

修建一片文化廣場、修好一條沿河休閑步道,一直是村民最掛念的“心事”,但其中涉及價格高昂的施工物料、施工人力等成了難題,湖北通山縣闖王鎮汪家畈村兩委轉變思路,與村里企業安麟源材料廠協商,對方同意捐贈地面所需的彩磚物料,由村民們投工投勞,最終僅僅花費10萬元就完成了原本需要40萬的工程。

如今在通山縣闖王鎮汪家畈村村民的事兒商量辦,該村建立了‘124+N’的自治組織體系(即:黨建引領為核心,由村灣黨支部和村灣理事會2個黨員群眾性組織牽頭,建強黨員鐵軍、巾幗先鋒隊、志愿服務隊、鄉賢示范隊4支隊伍),把畈內灣試點區域的78戶,295名群眾,全部納入到村灣理事會和4支志愿隊伍中來,以村民群眾房前屋后的小事和急難愁盼的實事為切口,推進實施一批村民群眾熱心期盼的民生項目。同時依照村民群眾的提議,注重就地取材、變廢為寶,利用村灣隨地可見的磚瓦石塊等建筑材料,在保持同村灣建筑風格相協調的前提下,建設村灣各處“微景觀”。

“村里的事就是大家的事,共同締造就是村里的大事小事大家一起商量著辦。”闖王鎮汪家畈村黨支部書記汪立果說,“下一步,汪家畈村將進一步通過村民代表會、灣子屋場會等議事平臺,讓老百姓說出心里話,從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達到共謀、共建、共治、共享的效果。”

11月28日晚,在新建成的休閑廣場上,老年人跳舞健身、把話家常,小朋友嬉戲玩耍,將小小的廣場,襯托得格外熱鬧。

環境小改變,文明大提升。湖北通山縣闖王鎮汪家畈村文化廣場的自發建設,響起的是悠揚的廣場舞曲,傳開的是村民和諧文明的正能量。


  • |
  • |
./t20221205_2887804_app.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