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特約記者 徐大發? 全媒體記者 ?阮冰 阮翀 ?)6月8日,通山縣洪港鎮郭源村。藍天白云,四周青山滴翠,鳴泉叮咚,鳥語花香。文化公園,綠化帶,幸福院,水泥路……環境整潔、容貌美觀、生態良好,一幅優美的山水畫卷展現在眼前。
這天上午,大路鄉上仇村村委會一班人來郭源村參觀學習,打算取經回去后謀劃自己的鄉村振興藍圖。郭源村憑什么吸引了外人慕名而來?
靠山吃山,富得流油
2019年前,郭源村的文化石、大理石很出名,是馳名遠近的“大理石之鄉”。這里的大理石主要產品種有:荷花綠、青石板和黑石板等。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郭源村就有小部分人嘗試開辦大理石廠,但多偏向于小敲小打的作坊式經營。到了1998年,就有了大發展。鼎盛期,大小理石廠有六七十家,每天上班的職工就有2000多人。當時的郭源村,商賈云集,店鋪林立,學校爆滿,號稱“小武漢”。洪港鎮把郭源村作為重點經濟村來培植,提出打造“億元支柱產業村”的口號。
由于得天獨厚的礦產優勢,郭源村的村民都成了“先富起來”的一部分人。有人做了統計,那時郭源村每家一個勞力平均每年收入有5萬多元,一個家庭每年收入有十幾萬元。這是普通的家庭的狀況。至于那些大大小小的老板們,年收入就更是可觀。一段時期,周圍的姑娘都以嫁到郭源村為榮。
丁禮忠,今年53歲,郭源村一組村民。他是郭源村文化石廠的創始人,在他的帶動下,1993-2000年,大理石廠有一個飛躍發展,1993年全村僅文化石廠就有30多家。他靠辦大理石廠挖到了人生“第一桶金”,憑借大理石廠發家致富和闖天涯發展,他的固定資產達到2000多萬元?!爱敃r的郭源村可謂富得流油!”他說,只是后來,大理石廠漸漸走向了窮途末路,不得不改弦易轍圖謀新的發展。
關停礦山,路在何方
洪港鎮郭源村,由于20多年來的青石板開采,泛濫無序的礦區讓附近山體滿目瘡痍。從2013年開始,國家就有了環保的要求,逐漸開始了整治礦山停辦理石廠。到2019年,通山縣委縣政府開始著手整治,按照國家政策一律全部關停了郭源村的大小理石廠。一開始,大家都想不通,有的還偷偷摸摸的打游擊采挖礦山,但被抓住后罰怕了,想通了,放棄了。
礦山并非一關了之,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通過一年多的時間,先后投資4700多萬元,全面完成了郭源礦區綜合整治工程,恢復林地9.4公頃,耕地23.8公頃。嚴格按照礦山平復、回填、綠化(栽樹)的程序修復生態。“整體保護、系統修復、區域統籌、綜合治理”的生態保護修復,讓山體重新綠了起來,讓田地更加高效。昔日道路坑洼泥濘、污水橫流、塵土飛揚的面貌不復存在。
四組村民孫典禮說,2019年4月沒整改以前,郭源村是晴天一身灰 ,雨天一身泥,河里的水常常都是渾濁的,環境差得很。通過整治后,郭源村的變化很大,成了綠水青山。現在老百姓出行方便又衛生,沒有灰塵、沒有泥巴,村里的婦女空閑時跳跳舞,搞搞文娛活動,挺好的。
環境是變好了,但生計何依?以前靠山吃山,靠大理石發家致富,現在關停礦山等于是讓村民一夜失業了。在關停礦山的“斷乳期”,村民出現了陣痛,許多村民不得不紛紛外出務工以維持家計。
現在的郭源村,全村有7個小組,2200多人口,長年在家的只有300多人,其余大多去外地務工謀生去了。
礦山關停,山體復綠,村民生計,路在何方?郭源人一直在求索。
靠山吃山,綠色振興
坐在面前接受采訪的是一位英俊斯文而又精明的小伙子。陳濤,36歲,去年11月4日正式上任村支書一職。以前在洪港村當過幾年大學生村官,曾被安排到縣城投公司工作,不就。去赤壁華新水泥廠應聘干過8年的銷售業務,去年選擇回歸家鄉,打算帶領村民干一番事業。又了解到,與陳濤搭班的村兩委班子成員都是能人回村,有的是高學歷,有的是商海能手,平均年齡40來歲,從他們身上仿佛看到了郭源村振興的希望。
“礦山關停后,村民失業,面對生態修復后的新時期的郭源村,你有何興村方略?”
“我打算大興綠色經濟?!标悵龗伋隽俗约旱拇鸢?。
見我們一頭霧水,陳濤接著釋疑解惑,如數家珍般談郭源村的發展狀況與未來愿景。
具體說來就是因地制宜重抓生態振興、產業振興。
村子四周全是大山一片綠。我們以前靠山吃山起家,我們現在鄉村振興還得靠山吃山?!熬G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踐行“兩山”理論,就是我們的羅盤和旗幟。
目前,郭源村已有合作社6家,村辦公司2家。合作社有郭源野生獼猴桃種植合作社、野生石蛙個體養殖戶、通山縣品源農旅種養殖合作社等,村辦公司是湖北稻生黃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御之源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郭源野生獼猴桃種植合作社有13戶農家組成,6家合作社共有70多戶100多位社員。
丁禮忠的合作社和公司主打種植藥材,目前已投資400多萬,適宜種植的藥材有20多種。自去年以來已在山上林下種植黃精500畝,在山下地里種植前胡、貝母280畝,今年9月份再打算種植七葉之花200畝。種植的前胡今年9月份就可以收獲84萬元,七葉之花明年可收獲600萬元,黃精三五年后也可以獲得可觀的收益。丁禮忠流轉土地30年,每年付給百姓租金3萬多元。還有一部分村民以土地入股占比10%的比例分紅。在他的合作社和公司長年有30多人務工,每天務工費140,全天包吃住。一年來,已付務工費80多萬元。還有一些農戶,在自己的地里種上了七葉之花十幾畝,可以增加一部分收入。
丁禮忠說,從九宮山到太平山的大片區域,處于幕阜山脈腹部,海拔900米以上,氣候最適宜種植藥材。此地種出的黃精、前胡、貝母等藥材品質最好,郭源村周遭山林正符合藥材種植標準。
早年丁禮忠第一個在村里開辦文化石廠,帶動了其他大小廠共同致富。2019年礦山關停后,他曾經把理石廠遷移到湖南省辦了2年,但環保要求是國家大政策,湖南也開始了關停趨勢。最后,他想通了,趁早收手,決定回家鄉發展,走綠色發展之路。
6月6日,通山縣召開了中藥材產業招商引資洽談會。會上,與會人員圍繞中草藥產銷、政策支持、合作需求等方面問題進行了交流探討。通過洽談,湖北中地農業發展公司、湖北槿源農業科技公司等9家企業也紛紛表示要發揮各自在生產、研發、市場銷售上的優勢,借助人才、科研資源,圍繞中醫藥產業標準化的發展目標,逐步打造形成中醫藥康養產業鏈,帶動通山中草藥產業盡快完成轉型升級,成為推動通山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支柱產業。
各相關部門也將圍繞打造中藥材產業鏈,在中藥材優勢資源、種植加工技術、標準化基地建設等方面與企業加強交流合作,為企業發展提供最優質的服務。
丁禮忠也參加了會議。他了解到,省里將拿出一億元的獎補資金對藥材種植加工業連續幫扶5年。通山縣鼓勵油茶、楠竹、藥材、茶葉、柑桔、枇杷六大產業的專項獎補資金政策中,將有1000萬元資金用來鼓勵藥材種植大戶。他要好好干,他計劃在自己的林下藥材種植基地今年種植藥材1000畝,明年發展3000畝,力爭5年內發展到10000畝。
陳濤說,丁禮忠的合作社和公司作為郭源村藥材基地的龍頭企業來打造。在他這樣的領頭雁的帶動下,回村發展的人越來越多,藥材種植業也有了一定的規模。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因地制宜搞好種植業,相信郭源村的鄉村振興之路會越來越寬闊越來越紅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