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網訊(全媒體記者?唐成 王賢波 徐劍 實習生 王赦華)8月9日,記者來到通山縣黃沙鋪鎮中通村的玉米種植地,微風吹來,成片玉米金須搖曳、綠浪翻滾,陣陣誘人的芳香讓人流連忘返。數名村民忙著田間作業,穿梭在玉米叢中,眉眼間盡是豐收的憧憬和喜悅。
“沒想到這片撂荒了近十年的土地能重新種上莊稼,玉米長得好,肯定能賣個好價錢!”黃沙鋪鎮中通村三組組長阮士文看著滿眼的綠,心里美滋滋的。
據了解,由于該地域屬于干旱田地,種植的農作物所產出的經濟效益不高,導致當地村民不愿種植,久而久之,這60多畝田地就成了撂荒地。去年,在農業部門的幫助支持下,村民領到了免費的黃金良MY73玉米種子,還有專業的技術指導。該玉米品種可耐旱、耐密植、抗倒伏。與此同時,農技人員還指導村民們套種紅薯等經濟農作物,從以前單一的一季一收變成現在兩季兩收,提高耕地復種指數和村民收益。
“通過玉米還有紅薯的復合種植,提高了耕地的復種指數,通過品種的展示示范,達到了一種兩收的效果增加了農民的收入,農戶每畝可以增收將近三千塊錢。”通山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雷鳴向記者介紹。
有了農業部門的傾心幫扶,大家開荒種植有了信心和希望。現在村民們每家每戶都參與進來,家家都有收益。目前,通山玉米種植面積達到8.7萬畝,預計今年玉米產量有2.3萬噸,較去年增產8%。
今年以來,通山縣對撂荒地展開全覆蓋、地毯式排查,摸清撂荒底數,查清撂荒原因,精準施策大力推動撂荒土地流轉到村集體,推動農業生產規模化,并積極鼓勵各村創業青年力量發揚墾荒精神,投身于項目建設與家鄉發展中來,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進一步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為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