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聶迅 楊清 吉楊)夜幕降臨,通山縣南林橋鎮石門村長夏畈古民居里分外熱鬧。石門村7組的黨員、群眾代表、鄉賢與村組干部圍坐在一起——一場“石門村長夏畈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屋場會”正在進行。正是這場屋場會,解決了村民們的一個大難題。
原來,連日來,石門村為了推進村內美麗風景連線成片打造,長夏畈灣結合“美麗鄉村?共同締造”行動,按照建設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五共”要求,提前謀劃、主動作為,自發成立筑家益修服務隊,大力推進玉帶河河堤及生態景觀走廊建設。在修建過程中,有村民提出:“萬一我們在施工過程中發生意外事故,相關的賠付費用應該找誰要呢?”在一般的項目施工中,會由建筑公司統一替工人們購買保險,讓工人們有一份保障。但共同締造項目主要是由村民自發投工投勞以開展實施,一方面沒有確定的責任主體,另一方面,每天做工的人員并不固定,且工期較短。村支書夏新華解釋:“一般這種意外險都是一個月或者一年起買,如果給每位做工村民都投保,將會是一筆非常大的開支。”
村里干部為這個事情也很苦惱,在這天的屋場會上,大家就這個事情進行討論,夏宗佑是石門村鄉賢理事會的會長,在之前有過在外務工的經歷,他介紹有種人身意外險具有費用低保障高的特點,可支持按天購買,自由靈活。針對每天來出工出力的可能是不同的村民,被保人可以一天一換,實現效益最大化。現在,出工出力的安全有了保障,更加充分地激發了村民參與共同締造的內生動力。經過一番介紹,許多村民都自發購買了保險,這也給大家吃了一顆定心丸。
鼓勵群眾自發參與,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讓群眾成為發現者、探索者。11月28日,長夏畈的小文化墻雛形初顯,路過的村民夏建軍卻皺起了眉頭。他認為文化墻墻體較薄,才施工到一半就趕上暴雨天,看著搖搖欲墜的,恐怕還未完工就要坍塌,安全性有待提高。工人們聽說后,發動智慧連夜用多出來的木板和鋼筋搭了一個簡易構造柱,大大增強了墻體的穩定性。
“都是村民們自己提的建議、想的辦法,我們知道的時候事情已經完美解決了!”提及這幾件事,石門村干部、黨員、群眾都深感自豪。村干部表示,共同締造就是要激發群眾決策共謀、發展共建,讓人民群眾在共建美好家園中享受自然之美、生活之美。現在,石門長夏畈的村民們已經逐漸適應共同締造中的角色轉變,從“局外人”到“親歷者”,從“觀眾”到“主角”,真正實現了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
村子更美了,道路通暢了,村里笑聲多了。共同締造,正在解鎖長夏畈人民的“幸福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