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全媒體記者 阮班新 唐尚偉 鄧陽 王賢波)從黨的十八大到二十大,這十年,通山一直堅持走綠色發展之路,搶抓國家政策機遇,以擴寬農民增收渠道為抓手,開荒復綠,大力發展特色產業,讓荒山變為“金山銀山”,成為村民手中的“綠色銀行”,實現共同富裕。
鄧陽?通山縣融媒體中心記者:沐浴春風,播種希望。眼下正值苗木種植的大好時機,在我身后,村民們正對1800畝荒山進行油茶種植,掀起了通山縣油茶造林熱潮。
2月21日,在通羊鎮大畈程村1800畝荒山上看到,當地30多戶村民分成3個小組,搶抓有利天氣,正在栽植油茶苗。挖坑、扶苗、填土,一派繁忙的勞動景象。縣林業局還派出專業人員進行技術指導,確保造林質量。
成獻忠?縣林業局產業辦主任:通山縣油茶造林采用的都是兩到三年生的嫁接苗。品種主要就長林4號,長林40號和長林53號。這都是優良品種,品質很好。
幾年前,這里還是荒山。縣林業局實地調研后,向村委會和村民代表提出開荒種植油茶樹的想法,這一想法得到村民們一致贊同,于是,開荒造林戰役就此打響。
沈全柜?通羊鎮大畈程村民:國家政策實在好,現在動員村里跟農戶(一起)承包,油茶由國家投了苗又投了資。
成獻忠?縣林業局產業辦主任:一塊是油茶新造林,一塊是油茶低產低效林改造,新造林這塊國家補貼的是1000塊錢一畝,低產低效林是500塊錢一畝,這些資金都是直接補貼到造林農戶的。
幸福生活,需要大家共同締造。開荒栽種油茶苗木的錢是由村民先墊付,村民栽種的棵數與以后收成將成正比,在苗木成長到結果不需要承擔任何風險。在苗木存活的前提下,還能享受每畝500-1000元的國家補貼資金,油茶帶來的經濟效益也屬于農戶個人。
沈全柜?通羊鎮大畈程村民:每棵苗我們出了2.5元,兩三年后會給我們帶來更大收益,我們感覺值得。
成獻忠?縣林業局產業辦主任 :?到盛果期以后,每畝鮮果產量可以達到800-1000公斤,產油量每畝可以達到60-80公斤,每畝經濟效益可以達到800-1000元。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石和關鍵。在慈口鄉石印村富水湖畔上一處低產低效橘林里,庫區村民有的忙著在升級改造,有的忙著栽種油茶果苗,與美麗的富水湖構起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景象。
鄭煌輝?縣公安局駐石印村第一書記:作為村里產業發展,(村民)非常擁護,也非常高興,認為黨的政策好,所以積極性非常高。
隨著長江流域禁捕工作開展以來,庫區人民果斷丟掉靠捕魚為生的生存方式。通過發展,柑橘產業也成為慈口鄉支柱產業、富民產業。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擴寬農戶增收渠道,帶領更多農戶共同發展、共同富裕。慈口鄉石印村從以前單一的柑橘產業現已發展到多元化。
鄧陽?通山縣融媒體中心記者:目前,通山縣正借助油茶產業擴面提質增效行動春風,運用共同締造理念,發動群眾,開荒復綠,發展特色產業,夯實農業根基。我們相信,用不了多久,這里的荒山就能變成金山銀山,鄉村振興,必將振興。
通山縣是全省油茶生產大縣,現有油茶林面積26萬畝。2023年計劃在全縣全部范圍內新造油茶基地1.6萬畝,改造低產低效油茶林3.1萬畝,現春季新造油茶基地工作已基本完成。
王俊?縣林業局黨組成員、工會主席:下一步,我們將油茶作為通山縣的支柱產業打造,在擴大油茶種植面積的同時,引進高精深加工企業,擴大農民這個致富的渠道,達到共同富裕,力爭在十四五期間將油茶產值達到1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