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人物】通山縣供銷社原主任、黨組書記汪瑞明:老驥伏櫪譜新篇

來源:通山縣融媒體中心 發布日期:2022-05-13 字體:【

在鄂南山區通山縣,有這么一個老供銷人,他放棄退休后的閑適生活,提著一個舊公文包,不停游走著。他走街串戶,與供銷系統老商戶攀談,了解他們的生活現狀,傾聽他們對供銷改革的想法和建議;他上山下鄉,不停走訪基層供銷企業,了解農村合作社生存發展情況。他的腳步一直在動,他的鋼筆不停在寫。

他就是通山縣供銷社原黨組書記、主任汪瑞明。

汪瑞明1962年出生,1978年進入了縣供銷系統,這一干就是43年。四十余年如一日,汪瑞明把青春獻給了供銷事業,尤其是在職業后期,帶領風雨飄搖的縣供銷社走向穩定,重啟輝煌。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生動地詮釋了供銷人的“扁擔精神”和“紅簍精神”。

2016年底,年近55歲的汪瑞明臨危受命,被縣委縣政府任命為縣供銷社黨組書記、主任。而擺在他面前的就是一個“爛攤子”——改制后的縣供銷社人員多成分復雜,歷史遺留下來問題多,26個二級單位資產基本賣光,導致單位入不敷出,退休職工養老保險矛盾尖銳,由此引發的信訪問題頻發。辦公經費嚴重短缺,機關運轉形勢岌岌可危。

面對困境,汪瑞明沒有退縮,開啟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他三番五次找到縣政府領導,爭取到縣財政專項資金520萬元,加上單位自籌的170萬元,把690萬元全部用在了職工買斷安置、補交續交職工社保。同時,汪瑞明帶頭做好宣傳安撫工作。到2021年,通過職工工齡買斷安置、社保續保、社保入籠等措施,職工有效安置率達到了86%,職工改制問題有望在今年基本解決。

為了解決生存發展問題,在汪瑞明的帶領下,通山縣社把“盤活項目”作為推動供銷社重返“三農”舞臺、恢復傳統經營業務、創新創業的重要抓手,并抽調精干人員成立項目小組,全力跑項目、跑招商、跑資金。

在汪瑞明的帶領下,十三五期間,通山縣社爭取省社對口幫扶項目10個,項目總投資1600余萬元,幫扶資金600余萬元,建成村級綜合服務社173個,覆蓋率達到了95%,成立了“供銷e家”電子商務公司,下設電商網點48個,農副產品收購額2.9億元。同時,指導農民專業合作社托管閑田40100畝,流轉山林、荒地52935畝,領辦農民專業合作社120個,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4個,創辦涉農社會團體組織7個,使農資產品供應量年銷售額3500萬元,初步構建了城鄉結合、上下貫通、雙向互動、有序暢通的日用品流通網絡。

五年如一日的辛苦奔波,汪瑞明不僅夯實了基層供銷社的根基,還取得了一系列光彩奪目的成績——橫石、黃沙兩家基層供銷社榮獲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授予的“基層標桿社”,6家農民專業合作社榮獲總社授予的“農民專業示范社”,省級示范社達到了7家,市級示范社達到了16家。

一生供銷人,一世供銷情。在汪瑞明的堅持努力下,通山縣供銷社歷史改制問題得到有序解決,纏訪鬧訪矛盾逐漸緩解,經濟效益大幅度上升,一個虧損嚴重、負債累累,面臨倒閉的經營性單位實現了起死回生。汪瑞明老驥伏櫪搞改革,堅韌不屈促發展的精神,被省供銷社大為肯定,在2019年的省社工作報告中,直接評價“通山縣社主任精氣足,令人振奮。”

“我這輩子就做了一件事,就是把供銷社工作做好!”退休后的汪瑞明不褪黨員本色,不褪供銷服務宗旨,仍舊活躍在基層一線,為通山供銷社貢獻著余熱。(特約記者 ?徐世聰 ?通訊員 ?楊曉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