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地回春,犁耙水響。一位55歲的青壯退伍老兵站在田埂地頭,泥巴裹滿了褲腿,額頭的汗珠在陽光下晶瑩閃亮,一身褪色的軍裝融入在這青山綠水的晨霧之中。他滿懷深情地放眼望去,一壟壟的稻田在他的腳底下延伸,一縷陽光抹去露出會心的笑容。老兵喃喃地說:“若是風調雨順,苦戰一年,又是一個好收成!”。
他是一名地地道道的通山縣廈鋪鎮西湖村農民,也曾是一名堂堂正正地參加過對越反擊戰原27集團79師的軍人,名叫黃志勝。
“當軍人,就是要在保家衛國中爭做標兵,當農民,就是要在鄉村農民中勇做尖兵”。他是這樣說的。
1990年年底,黃志勝從部隊退伍返鄉,被安排在縣造紙廠上班,五年后,因工廠改制而下崗,只得南下廣東打工,一無技術,二無文憑的一條硬漢子,靠著微薄的工資結婚生子,養家糊口,常常入不敷出。十幾年來,他不甘人后,幾經周折,均不盡人意,2015年,因父母雙雙患病導致家庭陷入困境,卻成為村里的困難戶。他想“等、靠、要”的農村困難戶思想,根本不是退役軍人的風格,也讓他感到一種莫大的恥辱,他決定回鄉待母創業,然而,僅憑軍人的一腔熱血、一股沖勁,要想在遠離城鎮的農村貧困陣地上脫貧致富,又談何容易?何況又缺路子、缺技術、缺資金,在諸多不利“窘態”面前,現實留給黃志勝的,只有整天的悶悶不樂,每天在考慮著人生格局將如何“突圍”。
農民的命根子是土地,軍人的底氣是實在,他決心按農村的傳統方式生活,先將自家的一畝三分地耕好,將三五口小魚塘養好,然而,一年勤扒苦做下來,口糧還不夠全家人的肚子,養草魚和龍蝦賠本不說,在自家餐桌上也鮮少見到,這樣下去還不及打工的日子,他迷惘了,更加失望了。
么辦?么辦?他躊躇不前,焦急萬分。他常在村口的小橋上陷入了沉思,一坐就是幾個小時,一次,忽然,一群群小鳥從雜草叢林的田野上驚起,躥上天空飛翔而去,他,靈機一動。
他把想法告訴家人時,卻遭到了一致的反對,家人問:“人家已經拋荒十幾年了,都不愿耕種那根本不劃算的稻田,你卻要去做?”,“那些稻田,還要交上租金,你這把年紀了,若是虧了,拿什么來還債?”。
他又把想法講給父老鄉親聽,大家說:“閑置的稻田一直荒著,大家都知道種糧不如打工,若你愿去耕,大家巴不得有人去做,還可以拿到租金”。等等,反正,大家說的都百無一利。黃志勝,舉棋不定。
當他將想法講給戰友聽時,戰友樂了:“那好啊,你可不能按老方法、老戰術去做,要從戰略上要打破常規,戰術要機動靈活,方能贏取勝利”。“對,從戰略上去轉變土地的性質與功能”,他,茅塞頓開。
于是,他扎根在故鄉的土地上,開始尋求一條科學創新求突破的漫長道路。
他到處尋找請教種植水稻的品種和技術,學習借鑒異地種植大戶的水稻經驗與管理,甚至,他都想過能找到袁隆平討教。2018年春,他懇請省農科院的專家來家鄉實地考察,專家來到西湖后,一下子驚呆了,這里山清水秀,氣候宜人,這么多良田閑置,已荒蕪多年,已經產生了豐厚的天然有機肥,清新的空氣、充足的日照、甘甜的山泉,正是種植原生態優質香稻的天然寶地,一定可以打造出湖北稻田的新“西湖”,黃治勝像發現新大陸般,隨即請專家開出了種植的良方。他,大喜過望。
當年春天,說干就干,他以勢不可擋的沖鋒態勢,先以兒子的名義,迅速成立了農業農村合作社,以土地流轉的方法,通過“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一舉拿下了連同深山里一個叫洞上黃整體移民后閑置下來的40多畝稻田,根據專家的推薦與建議,選擇了“野香優系列之一海絲”優質品種,該品種適合山區中稻種植,全生育期130左右天,苗期叢生,分蘗力較強,繁茂性好,葉鞘綠色,穗二次枝梗多,整谷粒長8.9毫米,長寬比3:8, 每穗總粒數一般為158粒,結實率82%, 千粒重可達26.5克,缺點是畝產量不及傳統稻,但該品種米粒飽滿,顆粒平均,品質上乘,口感粘糯,市價一般為每市斤10元,是傳統稻谷價值的三到四倍,深受中層消費者喜愛,他,信心百倍。
這一年,黃治勝晨出晚歸,堅守田埂地頭,保持過去守老山前線時軍人站崗放哨的精神,干勁十足,在希望的田野上,筑溝渠、引清水,撒種子、播秧苗,勤拔草,施土肥,守望著田野禾苗的生長、結穗、成熟。春華秋實,收割有成。當年,共計收成10500斤大米,平均畝產稻谷達900斤,并當年全部銷出,除去田租、人工、機械等等費用,當年,凈利潤達到4萬多元,首戰告捷,初試嘗到了種糧的甜頭。他,舒展了眉頭。
從勝利走向勝利,歷來就是軍人使命的崇高追求。2019年,他根據專家的建議,大膽地流轉種植面積擴大到110畝,并從村內走向村外,分設了兩個水稻基地,引進機械化操作,改造水利設施,整合農田規劃,做好防患自然災害風險預案。根據專家的建議,結合當地有利的氣候條件和土壤性質,大膽地引進“百香優005”品種優稻,該品種感溫秈型三系雜交水稻品種。全生育期晚稻一般為111天,葉鞘綠色,柱頭白色,劍葉長、正卷,整穗有極短芒,谷粒長10.3毫米, 長寬比3:5。,每穗總粒數平均196粒,結實率82%, 千粒重19.6克。整精米率70%左右, 透明度1級,堿消值7.0級,膠稠度63毫米,淀粉含量17.4%,粒長6.7毫米, 達到農業行業《食用稻品種品質》標準一等。米粒濃香,晶瑩潔剔透,細長顯貓芽狀,入口適中,深受上層消費者歡迎,缺點是出米率僅為50%,市價較高,每市斤達15元。當年,他喜獲豐收,入倉9萬多斤,出米達4.5萬斤,實現凈利潤30萬元,并連續三年保持穩定的收入,去年,省聯通公司帶頭消費幫扶購買了6600斤,讓他大喜過望,引起消費者紛紛上門二次訂購。一個又一個的漂亮翻身仗,他從一個普通農民向種糧大戶轉變。他,笑逐顏開。
2021年底,他參加了省農科院與湖北華之夏聯合開辦的“華夏香絲”品種博覽會,他近距離、驚奇地看到該米粒晶瑩修長,置于手心,有一種圓潤絲滑的質感,并嘗到了剛剛出鍋的米飯、花飯和米團子,顆粒潔白飽滿,酥而不軟,粘糯爽口,散發出一縷特有的清香味道,殊不知,這是中國稻谷市場的上乘之作,該品種正悄然掀起了中國育種的第四次革命。回家后,他又新獲得了40畝流轉稻田,他準備2022年拿來試種“華夏香絲”,他堅信黨的惠農政策一定不會改變,將會加大對農村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待秋收時,一定準時能端上老百姓餐桌上,這可是肚子里高營養的美味大餐。他,志在必得。
種糧,天底下最苦的差使。種糧,也是天下投資最大的風險,市場如戰場,瞬間萬變,擔憂市場銷售不說,更是擔心自然災害。由于稻田基礎設施功能老化,每年對基礎設施的高投入已拖住了收益率,五年來,每年的水災、風災、旱災、野獸侵害等等災害時有發生,年年減產達7000多斤以上,讓人心痛不矣,他說,如果有關政府部門加大這里的農田基礎設施保護和投入力度,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他等待這一天早日到來,同時,他也深知,吃苦是軍人的底色,唯有本色不變以應萬變,大力防御自然災害,拓展營銷渠道,才是軍人的真本領,唯有時刻保持軍人戰無不勝的斗志,才能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幸福,才能獲取無限的社會力量。五年來,在他的帶動下,80多戶農民加入了合作社,并幫助50余戶農民脫貧致富,共同走向希望之路,實現了務工人員年收5000多元并持續上升,他最驕傲的是讓農田全部恢復了原始狀態,種植產品經過第三方檢測均達到國家原生態稻米一級標準。農閑時,他租借集體的閑置房,創辦起農家樂和釀酒坊,并在深山栽種油茶,潛心學習養殖魚蝦知識,好像有使不完的勁。2022年元月,他為全縣困難退伍戰友捐贈大米2000斤,幫助戰友渡過時下疫情的生活難關。他,兼濟天下。
“不用化學肥料、不用除草方劑,這是我的底線,農田種植管理堅持施用有機肥、綠肥,采用人工除草是我的底片,我深愛著通山的土地,耕耘她,培育她,身為一名退役軍人,這是我一身軍裝使命里的綠色追求,我要做田野上的尖刀,種出本區域最好的原生態優質香米”。黃志勝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 特約記者 張長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