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網訊(通訊員 ?阮緒煥) 8月15日,黨員教師陳紅焱下沉社區,留意到通山縣華緣居小區門口有一堆生活垃圾,每每進出小區,散發陣陣惡臭,無人管理。陳紅焱了解到該小區由于沒有物業,有些住戶不愿交衛生費,導致沒有人來清理垃圾。陳紅焱當即買了三把鐵鍬,借來了環衛工的鐵斗車,邀上小區里面熱心的業主兩三人,把小區垃圾清理走。陳紅焱想著“既然不愿交衛生費,那就只有上門勸說共同維護小區衛生,向不文明行為宣戰”。于是她一層又一層地敲響了住戶的門,勸說鄰居保持小區衛生,不要隨手亂丟在小區門口,垃圾車放在前20米的路邊,向前走幾步,文明一大步,社會更進步。經過一樓又一樓的上門勸說,果不其然,小區門口再無垃圾,不文明的行為再也沒有。
我們見到的是這名年輕黨員樂于做公益的一個縮影。在她的領導和同事間,不斷地傳誦著她的美好。
2017年9月,陳紅焱踏上了農村小學的“三尺講臺”。工作以來,陳紅焱一直擔任班主任工作,她始終把“教書育人”這四個字謹記心間。在這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她用一片赤誠之心,寫就了別樣的感動。
工作中,陳紅焱始終保持一絲不茍的學習態度和刻苦鉆研的求學精神,在工作之余她刻苦努力,被評為“通羊鎮十大教學能手”“通山縣教育局常規先進”“九宮山鎮模范班主任”,拿到了教育部“國培計劃”農村小學骨干班主任培訓優秀證書,積極參加各種文學書法大賽,提高自身綜合素質。
陳紅焱熱愛教育事業,熱愛每一個學生,把自己的事業看得神圣無比。剛剛畢業的石宕小學六(1)班,全班有46名學生,超過一半以上的學生為留守兒童。為了更好地走進學生,陳紅焱為輟學學生重返校園而多次上門勸解;為困難學生申請學雜費減免;為離異家庭學生帶來溫暖。陳紅焱生活上給學生提供物質幫助,學習上給學生精神鼓勵。
讓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學生小徐,家庭經濟困難,父親帶著姐弟三人過著艱難的生活。曾經,沒有經濟來源的父親竟狠心讓孩子輟學在家洗衣做飯,照顧一年級的弟弟。陳紅焱了解情況以后,立即家訪,與家長進行多次溝通,期間遭到家長極力反對和不理解,但她依然堅持利用課外時間多次上門勸說家長,還通過向學校申請減免小徐的學雜費。陳紅焱的堅持,換來了家長的改變和小徐成績的提升。
“留守兒童”從小缺乏父母的關愛,而作為一名老師,陳紅焱不僅在學業上給同學們悉心指導,還在生活中給予幫助和關愛。學生小陳父母離異,從小和父親生活在一起。一次上體育課,細心的陳紅焱發現小陳已經連續三天穿同一套衣服來學校,甚至在做課間操時發現她的頭發長了虱子。作為一名女老師,陳紅焱認為自己有責任幫助小陳。她向社會發起募捐,幫助小陳募集了很多衣服,其中不乏新衣服。為避免傷害小陳,放學后,陳紅焱獨自將她留下,并謊稱這些衣服都是她自己小時候的衣服,希望小陳不要介意,小陳欣然接受陳紅焱善意的謊言。此外,陳紅焱經常利用課余時間,與小陳談心,教會她正確的生活習慣,幫助她認識到習慣的重要性,重新找到女孩應有的自信。
“感謝陳老師這么多年對我的鼓勵,否則也不會有今天的我。”今年考上市重點高中的學生小涂,曾經因母親改嫁,成績直線下滑。陳紅焱發現之后,利用雙休日、節假日時間,將小涂接到身邊,給她買零食,檢查她的作業,給她家的溫馨和家人的關愛。在陳紅焱的關懷和幫助下,小涂成績穩步上升。兩人至今一直保持著密切的聯系。
關心學生的另一種方式,就是積極與家長溝通。陳紅焱只要聽聞哪位學生家長打工回來了,無論是上班,還是放假,她總要抽時間和家長見上一面,詳細溝通孩子的在校表現,贏得了家長的好評。“當面溝通,讓他們對自己的孩子多一些了解,希望他們能多多關注自己的孩子。”陳紅焱說,家長回來一次很不容易,保持良好的溝通,有助于做好家校共育工作。
教師對學生的愛,是“蠟炬成灰淚始干”的大愛,這無私的愛能喚醒學生身上一切美好的東西,激發他們揚帆前進。陳紅焱就是用這種愛去點亮孩子們的心燈,以真誠地愛去體貼學生,用關心感化學生,用真心照亮孩子們前行的路。
——對待工作,她勤勤懇懇;對待學生,她無私奉獻。這就是通山縣石宕小學教師陳紅焱。一位扎根農村的90后女教師。
上一篇: 【基層人物】汪智芬:愛校如家 愛生如子